设为首页 丨 
加入收藏 丨 联系我们
上重庆在线--知晓天下事!



网站首页 » 最新资讯 » 大山里的“背篓检察官”
大山里的“背篓检察官”
时间:2018-05-14      作者:重庆日报

  五月十日,潘珂(右)抱着检徽,同事举着流动检察室的牌子,两人用背篓背着日常办公用品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田间地头。记者 齐岚森 摄

  5月10日,雨后清晨,鸡鸣声应和着阿蓬江的流水声响彻山谷。

  眼前,一座吊桥悬挂江面,看上去有些岁月了——一块块手掌宽木板拼接成的桥面,附生着少许青苔,透过木板间的空隙向下看,翻滚的江水从脚下奔流而过,连续几天的雨水,让江水越发湍急。

  两位背着背篓的男人,一前一后走上吊桥,桥面摇晃,“吱嘎吱嘎”作响。

  走近了,两人一身西装领带,肩上背着竹编背篓,这“混搭”模样不免让人觉得好笑。可当地村民看到他们,就像见了亲人一样,称他们为“背篓检察官”。

  背篓里的笔记本

  李福生住在黔江东面的濯水镇,老白住在西面的大山里。他们虽从未打过照面,互不相识,但他们都认识一群“背篓检察官”。他们的“烦心事”也都记录在黔江区检察院派驻检察室主任潘珂的笔记本里。

  潘珂,37岁。他的一项工作就是轮番带着检察室里6位90后检察干警走乡串户。这不,他又带着检察干警郑宜龙到李福生家中回访。

  见到潘珂两人,李福生赶紧搬出两个木凳,用袖子在板凳上连擦了好几遍。

  “老辈子,您先坐,给我们说说您案子的还款情况!”遇到村里年纪大的人,潘珂总习惯称他们为“老辈子”,他说,这样老百姓才不觉得“见外”。

  潘珂让李福生先坐下,自己则坐在楼梯台阶上,从背篓里拿出笔记本,边听边记。

  “上个月还了我15万啦!”李福生双手抱拳,感激地说。

  原来,6年前李福生把全部积蓄45万元借给了同村村民陈某普做工程,但陈某普拿到钱后却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  去年,李福生赶集时遇到正在集市“摆摊”——开展“莎姐”大普法活动的潘珂。了解情况后,潘珂和检察室的干警们及时为李福生提供了法律服务。

  “老辈子,第二笔执行款有没有说么子时候还您?”潘珂是吉林人,此时他突然把普通话换成了黔江方言问道。

  李福生笑了,“7月份就还我20万,年底之前把剩下的还完。”

  “过段时间我们再来,有么子问题您随时给我打电话。”潘珂做完记录,关上笔记本说。

  背篓里的贵重豆腐乳

  50出头的老白和李福生一样,也是在集市上认识的潘珂。

  去年底,老白娶了个外地媳妇,却在迁户口时遇到了困难。

  老白下山赶集,看见潘珂的“摊位”前围着不少人,便凑了上去。

  “化解矛盾,服务民生,法律监督的大事、小事,我们流动检察室都可以管。”犯愁了好几个月的老白听到这话,一下子动了心思说:“我媳妇迁不了户口,你们管不管?”

  “管!”潘珂在笔记本里记下了老白的“烦心事”,启动检察室多方联动化解矛盾机制。这事儿三天后顺利解决。

  今年春节刚过,老白提着两块用树叶包裹的豆腐乳来到检察室。面对这个“谢礼”,潘珂婉言谢绝。

  老白急了,把豆腐乳往桌上一放,说:“豆腐乳是我自己做的,吃了不会拉肚子,你们不收,就是嫌弃我的豆腐乳脏!”

  “老辈子,不激动,我们收!”潘珂赶忙安慰说。

  “这两块豆腐乳是我们收过的唯一礼物,也是最贵重的礼物。”潘珂告诉重庆日报记者,老白的豆腐乳,代表了老百姓对检察室工作的认可和信任,太珍贵了。他们能够做的就是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,切实为他们解决问题。

  背篓里的“高科技”

  去年12月,潘珂组织检察室开始着手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线索摸排工作。今年4月初,他们从村民口中得知,某饮用水源的上游河道出现水体发黄、发臭的情况。

  嗅着臭味沿河而上,潘珂一行找到了“污染源”——河道上游一处排污管堵塞,造成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河中。

  “从现场水质情况可以判断,污染源已存在有些时日了。”潘珂很着急,马上找到当地的村干部了解情况。

  村干部跟着潘珂查看现场水体情况后,抓了抓头说:“额……这水应该是达标的吧?”

  潘珂没接话,只是从背篓里拿出一个杯子,弯腰从河道里舀起一杯水,递到村干部面前问:“那你敢不敢喝一口?”

  “这个水啷个敢喝嘛!”村干部看了一眼杯中发黄的水,连连摆手。

  “这是饮用水源,你都不敢喝,还敢说达标?”潘珂这一问,村干部不开腔了。

  见村干部承认水质有问题,潘珂抓紧时间进行现场取证,作了现场笔录,并当场发出了环境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,要求当地政府部门在2个月内整改达标。

  一个月过去后,潘珂再次来到现场。他从背篓里拿出一个精致的银色箱子,打开一看,竟是一架无人机!

  “呼呼呼呼……”在潘珂的操作下,飞机的螺旋桨开始转动,机体离开地面朝着河道中间飞去。

  “你们检察官也玩遥控飞机?”一旁看热闹的村民问。

  “我们利用无人机拍照取证,能更清晰查看水体是否还存在污染情况。”潘珂解释说。

  “唷,检察官的背篓里居然装着高科技!”村民惊叹说。

  无人机飞回后,潘珂告诉重庆日报记者,一个月前,河道上还有柴油船漏油的情况。现在船被封停,全部改装成了电动马达,已见不到水面油污了。

  随后,潘珂又来到堵塞的排污管附近。“从肉眼判断,整改效果不错,管道已经疏通,附近的水体也已恢复正常。”潘珂说,2个月整改期满后,将会同环保部门再进行专业检测,确保整改达标。

  背篓里的“陆毅同款”

  “你们的背篓里还有什么‘高科技’呀?”重庆日报记者问。

  “我们还有‘陆毅同款’的执法记录仪!”潘珂说,这个记录仪,承载着郑宜龙的梦想。

  1992年出生的郑宜龙原本在广州从事互联网工作,未曾想到,一部《人民的名义》,改变了他的人生规划。

  “陆毅扮演的检察官侯亮平办大案,太威风了!”郑宜龙萌生了“要当侯亮平那样的检察官”的念头。

  去年8月,郑宜龙梦想成真。穿上检察制服那天,郑宜龙对着镜子,拿着陆毅的剧照反复对比,“嗯,挺帅的!”他满意地笑了。

  不过,郑宜龙上班第一天,就彻底“懵”了!“我满腔热血,想象中我会像侯亮平那样风风火火,做大事办大案。没想到来检察室找我解决问题的都是当地村民,为的只是吵架、邻里不和等鸡毛蒜皮的小事。”郑宜龙说。

  接下来的几个月,郑宜龙很郁闷——不爱与大家说话,常常呆坐一旁。

  潘珂注意到郑宜龙“不对劲”,多次找他谈话。可郑宜龙总说:“没得啥子。”

  直到今年1月,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来检察室求助,接待人正是郑宜龙。老人名叫侯绍清,无儿无女,生活困难,而一对不讲诚信的夫妻却迟迟不还老人2000元欠款。

  郑宜龙将此事向潘珂汇报后,两人背着背篓走进山村,从一个个细小的线索中找到了欠老人钱的两口子——黄某夫妻。

  10天后,黄某来到检察室,接受了批评教育,并将2100元钱交到了侯绍清老人手中。

  “这多的100元是向您表达我们的歉意,实在对不起!”黄某夫妻道歉后离开。

  “年轻人,谢谢你们……”侯绍清握着郑宜龙的手,声音哽咽起来。

  送侯绍清回家的返程途中,郑宜龙问:“潘哥,2000块并不多,老人家却这样感激我们。我突然觉得,我以前认为的‘鸡毛蒜皮’事,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大事呀。”

  “小郑,老百姓的事没有小事。为他们办事,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。”潘珂鼓励郑宜龙。

  此后,郑宜龙像换了一个人似的,工作积极认真。一天,他拿着《人民的名义》中陆毅的剧照,指着陆毅胸前的执法记录仪对潘珂说:“你看,好帅哦,我们检察室也能申请一个吗?”

  没多久,潘珂向院里申请到了“陆毅同款”执法记录仪。“小郑带上后,特别精神,走路时背挺得特直!”潘珂笑着说。

  “侯亮平办的是大案,我办的是大事。”郑宜龙告诉重庆日报记者,现在的他,又燃起了当初报考检察系统时的那股热血。

  今年上半年,佩戴着执法记录仪,背上背篓,几位年轻检察干警跟着潘珂进村到户54次,受理信访接待22件,化解乡村邻里矛盾纠纷17起,收集各类线索40余条。

  背篓里的代代传承

  1994年出生的谭森明,是检察室里年龄最小,也最“讲究”的人。

  “背背篓?这太土了吧?”所以,背背篓出门这件事,谭森明一开始是拒绝的。

  “小谭,以后你跟我出去,就背你自己的包吧。”潘珂的话,让谭森明松了一口气 。

  一次在走访中,谭森明独自向村民了解情况。没想到,一开口就被当成“骗子”。

  “没关系,被拒绝很正常,你留在这里,我去试试。”让谭森明惊讶的是,没过多久潘珂便向他招手,还带他进了村民的院坝。

  看着潘珂从背篓里取出检徽,挂在窗户梁上,又与几位村民围坐在一起,开起了院坝会,谭森明崇拜之情油然而生。

  谁家占用基础农田,谁家常年不和,谁家有留守老人小孩……这些信息和问题都记在了潘珂的笔记本里。

  离开时,潘珂从背篓里又拿出自制的检民联系卡,发给每一位村民。“这上面有我的电话,有什么事随时打给我。二维码可以让您家在外打工的小孩扫一下,如果出什么事,我可以提供免费法律服务。”

  “潘哥,您太厉害了!”谭森明发自内心地佩服。

  “小谭,老百姓不拒绝我,这背上的背篓可起了大作用啊!”潘珂向一头雾水的谭森明讲起了背篓的故事。

  2015年,由于工作调动,潘珂被调到检察室当主任。讲着一口地道东北话,身穿检察制服的他,背着背包下乡,处处被当成骗子“驱逐”。

  当时,检察室有位叫徐维新的老同志,总背着背篓走乡入户,和村民打成一片。

  “徐老,您的秘诀是什么?”

  “把你的背包换成背篓试试!”

  徐维新告诉潘珂,黔江是土家族聚居地,背背篓出行是当地人的习惯。要做好检察工作,首先要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,融入当地老百姓。

  潘珂开始跟着徐维新走访村民,慢慢也总结出许多的“秘诀”:

  ——和村民打交道要说当地方言;

  ——喊年纪大的老人为老辈子;

  ——村民一般一天两顿饭,早饭9点,晚饭4点,走访要掌握时间,防止农忙、吃饭时间打扰村民……

  几个月后,徐维新退休了,他的背篓如今背在了潘珂的肩上。听完背篓的故事,谭森明若有所思……自此以后,江上吊桥、山间石阶、田坎小道上,都可以看见谭森明跟着潘珂背着背篓的身影。

  “背篓检察官来了!”背篓里的检徽和“流动检察室”的牌子,村民们老远就看得见……

  据了解,去年,该检察室进村到户72次,受理信访接待54件,化解乡村邻里矛盾纠纷38起,召开院坝会77次,收集各类线索50余条。



最新资讯












热点排行
友情链接
重庆在线 互联网信息备案:渝ICP备2021000288号-1 - 网站信息
Copyright © chongqingol.com.cn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:12377
重庆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
网站技术支持:泰纳网络